0898-08980898

九游体育-黄三角开发应坚守环保底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九游体育作为一名观鸟爱好者,小任一直在担心,因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建设,将对鸟类生存带来威胁。

  小任是山东东营胜利油田的一名职工,多年来与周边的朋友喜欢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观鸟。但今年3月份,东营港开发区内一家化工厂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7月,大连海域发生原油泄漏直至触及海岸,这两件事都让小任对沿海鸟类的生存环境蒙上一丝担忧。

  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要求,要把《规划》实施作为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规划》实施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为黄三角经济区内的重要区域,东营市在黄三角经济区建设中十分活跃。今年9月,本报记者曾前往东营市进行采访,东营港开发区提供的资料显示,为推动黄三角经济区建设,东营市制定了发展规划,在“高效”和“生态”两个概念上做文章,围绕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构筑起“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

  “四区”是指在东营东部沿海约1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由北向南规划布局四大主体产业区,主要包括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渔业畜牧区、高端产业区。其中临港产业区将依托东营港,重点发展化工、电力能源、现代物流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生态高效精细化工业集聚区。

  小任等当地居民担心的,正是这个临港产业区的规划发展。早在1992年,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已建立。这是一个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海岸线公里。

  但黄三角经济区规划批复后,东营港开发区建设急需大量的土地资源。当地相关部门在落实产业用地时,不断将开发区的面积人为扩大,直至威胁到了自然保护区。

  胜利油田车队工会主席庞学明自1985年来到东营参加胜利油田大会战,在东营市已经生活了足足25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对保护区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

  庞学明向记者展示了一幅从谷歌地图上下载的东营市全貌图,他指出,目前东营港开发区的用地,已经侵占了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区域。

  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景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目前制约开发区建设的最大问题,是土地资源不够。为适应发展需求,李景东建议适当调整自然保护区规划,缩小保护区面积,腾出更多的土地资源以满足开发区产业发展所需。

  据介绍,前些年,为了适应胜利油田采油的需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就曾进行过调整。因此目前的情况是保护区内还零星有一些采油的油井。只是近年来应有关专家的呼吁,保护区内将逐步废弃油井,今后禁止采挖。

  黄河故道形成的无潮区,被渔民称为“神仙沟”。随着油田的开发,在神仙沟畔聚居的油田工人们,将聚居区建设成了一座现代化小城仙河镇。仙河与仙鹤同音,紧邻仙河镇的自然保护区内,经常能看到东方白鹳等鹤类聚集嬉戏,小任和庞学明就居住在仙河镇上。

  但从今年3月25日,小任和庞学明等仙河镇居民开始关注离仙河镇不远的东营港开发区建设问题。这一天,几乎所有仙河镇人都闻到一股刺鼻的类似臭鸡蛋的气味。当天,有人在网络里发帖说熏得头疼,有人说有学生开始出现呕吐的不良反应。刺鼻的气味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团工委巴海峰曾向有关媒体证实,那天味道确实比较大,是开发区已经建成并开始试生产的化工企业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在进行正式投产前的调试时出了些问题。

  而事实上,除了海科瑞林化工公司外,东营港目前已建成的还有东营市亚通石化有限公司,已经达成意向并即将建设的还有爱克森、胜基、科宏等化工企业。

  这是仙河镇居民所担心的。目前东营港开发区落地的产业,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高效生态产业类型有着巨大的差别。既然海科瑞林公司出现了化学品泄漏事故,难保以后其他化工企业不出现类似的事故。而这不仅将威胁到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生活安全,也将直接威胁到开发区周围居民的生活安全。

  根据东营港开发区向本报记者提供的相关资料,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化工项目区西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邻东港高速公路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九游体育、港口优势,适合发展炼油、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项目,目前规划占地30平方公里,供水、供电、通讯设施都已完备,园区道路建设也已基本完成。

  据介绍,化工项目区拟建设成为以石油化工、盐化工为主体的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上游为下游提供原料,下游生产最终产品,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群,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运输、仓储费用,充分利用港口物流优势,让进来的原油和海水变成世界各地都需要的成品油、化工产品、纺织品、化工中间体、药品等,成为一个加工集散地。

  李景东还向本报记者表示,按照“强化上下游、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思路,东营港开发区还将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积极推动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到开发区投资。

  同时还将整合当地炼化企业,在东营港提升炼油能力和水平,发展高标号环保型清洁汽油、柴油,重点建设催化裂解、催化重整等石油深加工项目。近期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以重油为原料的大型催化裂化装置,大力发展丙烯、丁烯、对二甲苯等化工原材料项目;远期规划建设1000万吨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等大型石化项目。

  从近些年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来看,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一直都存在,一些地方借助发展规划,淡化环境生态方面的保护诉求。

  2009年,天津市为适应滨海新区发展需求,就曾进行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滨海地区,总面积97588公顷,1984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贝壳堤、牡蛎滩古海岸遗迹和滨海湿地,对研究海陆变迁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均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天津市海洋局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调整的意见,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形成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于2009年9月28日获得国务院批复。从保护区调整出来的土地,将用于天津市大交通体系建设,并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支持。

  据悉,东营市为适应发展所需,也曾提出要进一步调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范围,以满足目前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需求。但相关调整方案曾被环保部门搁置。

  此前,有关专家曾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人们对海岸带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海岸资源消失和海岸带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一方面,由于人们对海岸带认识的不到位造成了很多违背自然规律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关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相关法律的缺失等问题不容忽视。

  对于这些问题,国家海洋局在《2009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也表示了担忧。该《公报》显示,中国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依然严峻,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因大规模围填海活动而大量永久性丧失。

  伴随着海洋城市加速推进以及内陆生态环境等问题,海岸与近海海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而作为海陆最直接交互作用的区域,海岸与近海海域也是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综合交织的地带,该如何处理好海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协调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一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正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对“高效生态”理解得并不到位,因此在发展初期一定要注重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同时国家应尽快出台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本报记者最近获悉,为了推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东营市目前正在积极引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资源,期待在保护区内建设监测站。同时东营市内也在积极建设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以探索高效生态产业的发展。